发布时间:2017-10-09 16:07 阅读:4985
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县”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环境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扎实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化工、纺织、机电和新能源产业,基本建成工业经济的集中区、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循环发展的示范区,现将园区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大英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大委发[2001]31号文件设立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 2013年扩区拓园后,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经过15年建设,园区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2016年入驻企业达12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93.7亿元,工业集中度达90%。基本建成以石化、盐化、纺织、机电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园区先后荣获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产业工业园、四川省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川省“园保贷”试点园区、四川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二、规划建设情况
1.四至范围及与规划衔接情况。《大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将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确定为“一带一心三城五片”,其中东部工业新城为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大英县工业园区总规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园区四至范围为西至城区,东至隆盛镇,南邻成渝高铁,北至沪蓉高速公路北侧陈家湾一带,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总面积为33平方公里,符合大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位于允许建设的规划区域内。梨子坝、马家坝片区以发展纺织、机械电子为主,红花坝、梁家坝片区以发展石化、精细化工为主,聂家坝片区以发展盐化、精细化工为主。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园区努力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一是严格制定招商引资准入政策。凡是入驻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企业,其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50万元/亩。2016年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630.6万元/亩(总投入413.72亿元),单位土地产出为335.82万元/亩(总产出193.7亿元),确保了园区土地高效利用。二是持续推进低效企业清理。清理闲置土地300余亩,闲置厂房15000余平方米,新引进了四川安旭涂料科技、佳特纺织、福美莱新型建材等项目入驻置换,全部闲置土地和厂房均得到盘活和利用。三是大力发展楼宇工厂。投资4亿元在罗家湾片区建成的3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可容纳50家以上企业入驻,节约土地150亩以上。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是投入大。累计投入41.36亿元对园区内水、电、气、通讯、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及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完善,所有片区均实现了“八通一平”。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建有火车站2座、卸油铁路专线1条、主干道4条、次干道10余条,有公交线路2条,职工专线公交1条;建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年供气能力2亿立方米的配气站1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设有企业服务中心、消防中队、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等站所。三是规划建设科学。园区道路均按照城市重交道路等级设计、施工,交通标志、红绿灯设置完善,公交候车站建设标准、实用,公共厕所布置合理,城市地下管网按适度超前理念进行设计,实行了“雨污分流”,污水全部通过地下污水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绿化率高,达35%以上,公共区域设计了休闲步道,草坪、花坛。节能设施得到推广运用。新建路段均以太阳能路灯取代,绿化浇灌采用了自动喷淋节水系统。四是园区正在实施采和大道、红旗路、马景路、盛马大道等道路升级改造和景观改造项目以及郪江河道治理项目,规划实施葫芦坝综合体建设项目。
三、发展情况
1.工业集中度情况。按照“做强两大能源产业、打好三口井、年产(建成)百万锭”的基本思路,依托盛马化工、中腾能源提升传统石化能源产业,依托聚能科技、蜀泰化工积极发展新兴能源,做强两大能源产业;利用丰富盐卤资源,打好传统制盐、精深开发、加工制菜“三口井”;进一步巩固全省纺纱第一大县的品牌优势,通过推进企业战略重组、股权结构改革,力争纺纱能力突破百万锭。201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3.7亿元,工业集中度达90%以上。基本建成以石化、盐化、纺织、机电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一是石化产业下游链条逐步延伸。以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聚了4家关联企业,到2017年将形成500万吨/年的综合加工能力,实现由基础的原油加工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转变。中腾能源聚碳酸酯建设项目为其典型代表,2016年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4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8.03%。二是盐化产业产品开发不断拓宽。以四川久大蓬莱盐化公司为龙头的盐化产业,在建设90万吨/年热电盐联产项目的基础上,盐卤资源开发正由基础盐生产向保健、医疗和盐化工转变。2016年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51%。三是纺织产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以天骄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现有规上企业14家,涵盖高、中档棉纱、涤纶、织布、整经、缝纫线、服装等生产门类,产业聚集度高,产品关联性强,产业链条延伸长,拥有35万锭纺纱能力。2016年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88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0.03%,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四是机电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以罗家湾30万平米标准厂房和马家坝片区为载体,以四川圣海科技、四川飞亚曲轴为龙头的机电产业,现有规上企业17家,主要涉及LED、光电子产品、智能指纹锁、汽车零部件、石油钻井设备、UPS储能电池、高档包装品和五金精密模具等领域。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3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83%。
3.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孵化平台发展情况。一是积极拓宽公共服务平台范围。园区现有工业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工业园区信息网络平台、物流园等公共服务平台,从比较单一的服务转变为提供招商政策咨询、入驻办证、规划建设、项目申报、财务税收、融资担保、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生活服务、信息发布、物流运输等综合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创新孵化平台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目前,大英聚能科技已成为国家新型储能电池与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并成立了四川省石墨烯研究院,遂宁森帝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已成立联合研发基地,中腾能源与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开发中心、北京格瑞华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四川中腾朝阳碳酸酯系列产品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充分发挥县嘉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创新孵化平台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减免租金、科技奖励、项目补助等扶持。目前,已孵化毕业企业12家,在孵企业26家。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园区于2011年荣获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现有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究院1家,省级技术中心 3家,市级技术中心4家。获得发明专利7件、实用型技术和外观设计专利142件,拥有四川省名牌产品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个。直接从事技术研发人员443人,拥有以省“千人计划”的留日博士李华波为代表的一支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的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园区正在大力发展以聚能科技的石墨烯、超级电容电池和蜀泰化工的甲醇制氢专用催化剂为依托的新型车用超级电容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新能源产业。2016年,各企业直接研发投入2.4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营业收入8.73亿元。
四、开放合作情况
1.吸引外商和承接产业转移情况。为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园区专门设立了招商局,确保了石化、盐化、纺织、机电四大主导产业的建立。近年来,招商部门积极抢抓沿海产业内迁、成渝产业迁出主城的机遇,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成渝地区为招商重点,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入驻园区,带动了新产业的形成,促进了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一是机电产业实现产业承接。通过承接珠三角、东南沿海光电子产业,先后引进了生产LED灯的东煜光电、生产精密光学镜头的彰骏光电等项目,从江浙、成都引进了四川飞亚、森帝科技、利扬汽车等汽车配件生产项目。目前,正在与北汽商用车项目洽谈配套项目入驻园区事宜。二是纺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从重庆引进了佳特纺织,从福建引进了经纬集团等项目,进一步丰富和壮大了纺织产业。三是石化产业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从成都引进了四川中腾能源项目,使石化产业由原来单一的原油加工转变为原油加工、液化气深加工、精细化工齐头并进的格局。四是盐化产业逐步实现精深开发。从渤海湾引进了山东豪源集团开发盐化工产品,从重庆引进了高福记食品开发榨菜系列产品,充分发挥了我县盐卤资源优势,延伸了盐化工业业产业链。
2.投融资情况。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入园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超400亿元,投资由以往的新建项目投资为主,逐渐转为新建项目投资和技改投资并重的投资模式。实施了一批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如盛马化工投资25亿元的500万吨重油深加工和产品质量提升项目,中腾能源投资10亿元的36万吨/年烯烃联合装置、钢瓶和阀门建设项目,四川飞亚投资3.5亿元年产10万支江淮2.0T曲轴生产线项目,彰骏光电投资5000万元的220度超广角镜头扩能项目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资41.36亿元用于园区道路、管网、电力增容、天然气扩容等建设,优化提升了园区招引环境。三是融资模式不断创新。2016年,园区融资成效显著,县禾鑫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融资1.3亿元;成立5000万元规模转贷基金,为企业提供转贷资金5600万元;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园保贷”首批试点园区,获得每年不低于8000万贷款授信。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目前正协助盛马化工、中腾能源、四川飞亚、聚能科技、四川普泰升上市融资,预计2017年8月,四川飞亚将在创业板上市。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防污、控污、治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污水得以有效处理。园区建有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全部污水通过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企业建有工业废水处理装置,重点企业设有国家污水排放联网监测点,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回用,如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有冷却塔,对冷却用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利用量为60吨/小时,建有日处理能力8500吨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回用作消防水、清洁用水;四川久大蓬莱盐化公司工艺废水全部回收回注井下采卤循环综合利用,每年可节约用水320万立方米以上。二是烟气得以达标排放。园区建有大气质量监测站,企业建有烟尘处理系统,废气均经过除尘处理和脱硫等处理后达标排放,如盛马化工建有2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久大蓬莱盐化建有除尘装置。三是固废得以有效利用。园区建有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填埋场,并引进四川奥森废渣处理有限公司、四川富敏建材有限公司、四川天恒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红虎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南乔化工等企业对废油、渣油、烟尘回收再利用。
2.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等准入门槛设置情况。我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明确了项目安评、环评和节能审查是项目落地的先决条件,制定了项目引进会签制、重点项目碰头会等制度。同时,对占用资源和环境容量少的项目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以确保园区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生态。
3.生产企业与生活区的安全距离情况。园区建成区范围,除了红旗二小区居民区外,无群众居住、生活。且红旗二小区居民区距石油化工区距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
六、管理体制
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政区合一的管理模式。
1.机构设置。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实有领导干部7名,其中,管委会主任为副县职领导,党工委、管委会副职领导6名。内设党政办、安全和环保管理办、综治维稳办、城市管理办、企业服务办、规划建设办、招商局、财政所8个局、办、所。下辖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禾鑫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红旗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驻区机构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国土分局、食品和卫生监督所、城市管理执法中队。
2.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关系。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下属公司大英县禾鑫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国有控股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主要从事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土地平整、开发,房地产开发等业务。
七、下步工作打算
目前,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正按照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思路,以人才为引领,能源为龙头,带动纺织、盐化、高新技术等产业齐头并进,大力延伸产业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竞争力,提升园区品质为发展路径,计划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560亿元,力争实现利税30亿元,就业岗位达到2万个,盛马化工年加工能力达700万吨,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产值过100亿元,汽车配套产业产值过50亿元,盛马化工、中腾能源、飞亚曲轴、聚能科技、四川普泰升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真正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工业强县、富民兴县目标,建成为四川省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主要有:
1.千方百计盘活存量。通过战略重组、技改、并购等方式,积极引进新的战略伙伴,让停产半停产企业起死回生,同时让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积极并购无实力无市场的企业。
2.大力引进增量,加强培育。培育优势产业,培育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督促签约项目尽快建设,尽快投产达效。一是以聚能科技、蜀泰化工在新能源上的核心技术优势,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二是充分利用既有的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工业存量用地等优势,依托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汽车产业配件孵化园。
3.着力完善功能。一是科技孵化。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采取企业自建、政企合作共建、企业联建等方式到我县建研发中心、分中心。新组建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专门为有创新意向和创新产品的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二是融资功能。一方面加强银、政、企三方合作,利用现有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难题。另一方面抓好培育上市,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资金奖励。
4.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激励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从培育上市、转型升级、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入手,给予企业一定奖补。二是创优政务服务。创新管理思路,既要借鉴企业现代管理知识丰富行政管理,也要将行政管理上一些好的方法用到企业服务上。大力提倡“妈妈式”服务和上门服务,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帮扶企业制度,让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以解决问题。三是降成本。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水、电、气要素成本,降劳动力成本,利用国家政策,缓交社保和降低费率,降物流成本等途径,真正为企业减负。四是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提档升级。多措并举控污染,主要通过加大投入,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新招引企业严控污染,加强对郪江上游的污染治理,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编制规划,最大程度涵养水源控制污染。五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从全社会积极引进人才,注重建立有社会责任感、有实力、懂经济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和懂经济、擅管理的干部队伍。